新生专栏
走向世界的国学生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生专栏 > 走向世界的国学生
国学院2017级硕士阮秀涵:特拉维夫大学交换体会
来自: 时间:2019-07-26浏览:

      当校园里最惹眼的风景由垂挂深橙黄色果实的椰枣树变成了落满鲜橘红色花朵的凤凰木,当明窗前的天气由时而悄然来临的清晨的蒙蒙细雨变成了长时间持续下的整日的艳阳高照,当特拉维夫这座城市由一个模糊而遥远的百科名词变成了数段清晰又切近的记忆载体,一年的交换生时光,已然匆匆走到了尽头。

从中国到以色列,从北京到特拉维夫,从人大到特大,这一年的经历,其实算得上是我意料之外的惊喜。在收到特大的交换接受函后,我就格外留意身边与以色列相关的事物,甚至还好奇过人大校园里那家名为“迦南美地”的餐厅是否与我将赴的土地有着密切关系。而自我真正踏上这片“葡萄滋熟蜜乳芬郁之迦南乐土”,所有的想象便化作了在此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特大这两个学期的交换学习,我得以窥见犹太历史的一斑,对“区区此遗黎,艰苦抱守坚。虽然犹太教,今犹立世间”的兴叹有了更多的共鸣:无论是近现代犹太史课上提到的隔离区、大流散、锡安主义以及数十个在历史长河里留下名姓的犹太人等内容,还是波斯时期到希腊化时期的黎凡特地区考古的课堂上,让我了解到当时这一地区的建筑、宗教、墓葬、日常生活等情况;而考古研究是一定离不开现场的,特大的考古课基本都是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我所选的这门考古课也不例外,老师带我们亲临以色列巴塔•古夫林•马沙国家公园的现场,探访了地下的蓄水池、浴池、制酒作坊、鸽舍、礼拜场所以及地上的古罗马剧院遗址,随处可见的考古发掘成果令人兴奋不已。同时,特大图书馆内馆藏颇丰,其中有不少中国古代的书籍,我不时会静坐其间,阅读最亲切的汉字,感受一种在异国高校里寻觅与自己专业相关踪迹的快乐。另外,校园里也常有各种与中国有关的讲座、活动,听来自五湖四海的学者学生谈论他们的汉学研究,足以开阔我的眼界、拓宽我的思路。

不同于随处可见头戴大黑帽、身披长黑袍的正统派犹太人的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更为开放多元,如果说耶路撒冷是金色的,那特拉维夫便是彩色的。这个不夜城的精彩极难尽数,是便利商店悬挂的彩虹旗,是不打烊酒馆嬉闹的年轻人,是拉宾广场上举办的烟花会,是……但最让我痴迷的还是它的海边——我眼见过风雨将至时候海浪越过栏杆、拍打在观景台上的横冲直撞,我耳听过以色列独立日低空飞过的战机的轰鸣声,我脚踩过夕阳西下时分或许夹杂碎贝壳的绵密白沙,动与静在那里融成了一个整体。  

归期已至,异乡客终要打包回忆、挥手作别,临行之时,愿与你许一个芭蕉又绿、樱桃又红时,再到特大一号门的台阶上,看一次落日云霞绚烂漫天光景的来年之约。


特大考古课课堂

考古课田野考察

海边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