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至4日,“当代法家研究的新视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成立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学者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共同探讨当代研究法家的理论与方法、分享法家研究的新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先生、台湾世新大学客座教授王晓波先生,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原主任金春峰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许抗生先生、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宫长为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韩东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子今先生、汉青国际集团董事长赵汉青先生等嘉宾与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梁涛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贺耀敏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历史学研究方面成果颇丰,出现了诸多史学大家,国学院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也走在学术界的前列。法家思想作为重要的思想流派,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不研究法家,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历史。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的成立,势必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宫长为研究员宣读了《中国先秦史学会关于成立法家研究会的批复》及法家研究会的组织架构,并对法家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法家研究会首任会长王晓波教授致辞时表示,中国的崛起有赖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阳儒阴法”,法家具有重要地位,希望通过法家研究会的成立重建中华法系,实现依法治国。陈鼓应教授对法家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给予了殷切的希望。法家研究会学术顾问韩东育教授表示,希望法家研究会多出成果,经世致用。法家研究会学术顾问王子今教授回顾了法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表示对法家研究会的工作予以支持。
随后,大会分别由金春峰先生、许抗生先生、王晓波先生以及宋洪兵副教授做主题报告。
金春峰先生在题为《融会新知,昌明法家》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国故中,儒家现在成为显学,这是好事;但法家是一份极宝贵的遗产,应该是现在最需要昌明的国故。”
许抗生先生做了《法家的基本思想》的主题报告,他首先祝贺法家研究会的成立,指出法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缺了它,就很难有中华文化。从制度层面来看,法家主导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从政治思想方面看,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凡是有为的变法政治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汲取法家的思想。
王晓波教授在《凡治天下,必因人情:先秦人性论与韩非的政治思想》中指出,韩非并非“性恶论”,根本没有“人性论”,而是“人情论”。人性,不可学,不可事。人类社会的治理,不是根据人性,而是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而治道具矣。
宋洪兵副教授做了《方法与理论:面向未来的法家研究》,围绕法家研究的“当代性”、“法家研究的三个层次”、“思想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了解之同情如何可能”、“探讨国学当代价值的三种思路”以及“接着讲法家”等六个方面,指出法家自秦朝以后就终止了学理发展,后世只是运用法家的措施,人们对法家的认知亦停留在两千余年前的法家,主张从原理与真精神层面“接着讲”法家,并分析了法家的“循法成德”原理、正当性原理、富强原理、以道法同构为基础的道理政治以及“内圣外王”原理。
接着,杨胜宽教授,李增教授,詹康教授,张荣明教授,张觉教授,赵明教授,张广生教授,喻中教授,高专诚教授,马世年教授,仝卫敏教授,王威威教授等学者都发表了精彩的意见。
11月4日下午,九十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莅临会场,做了《我对法家的一些看法》的主题报告。刘家和先生首先回顾了他从青年时期一直到现在阅读《商君书》《韩非子》的几次转折。年轻时作古文,《韩非子》是必读的,韩非子论证有力,分析透彻;孟子采用比喻的办法,韩非子则实现了严格的逻辑论证。抗战时期,受郭沫若影响以及其后社会环境影响,对法家有“迁怒”情绪,中了“影射史学”的计。先秦诸子,“皆务为治者也”,但没有一个没有长处,也没有一个没有缺点。孟子的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并不能真正实现统一。人类历史的发展,很难超越特定的某一个阶段,真正能够统一的是法家。秦始皇完成了统一,目的在于和平,这就是法家“以战去战”思想的运用。秦始皇的错误在于受阴阳家的影响。同时,刘家和先生亦指出法家“以战去战”、“以刑去刑”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辩证法,体现了黑格尔意义上的“理性的狡计”,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国际政治,提醒人类不能太骄傲,不能过度相信自己的理性。他强调,应该历史地看法家。最后,刘家和先生指出,先秦史学会设立法家研究会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他联系卡尔·雅思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认为离开法家研究,就无法理解中国的“轴心文明”。当代学者,需要把先秦各家做一个总体考察。如果丢掉法家,只讲儒家、道家,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政治文明,最典型的就是汉宣帝的“霸王道杂之”。研究中国的学术思想,应该把法家与其他各家联系起来,看各家互相如何冲突,如何渗透,不能以一家为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蒋重跃教授做了《关于<韩非子>中三组概念的矛盾:例说传统学术思想的批判性研究》的主题报告。蒋重跃教授首先指出,选题是一个大问题。还有什么好题可以选出来?如何总结前人研究,学术传承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论认识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选出好题目。其次,蒋老师分析《韩非子》中三组概念的矛盾,主张对传统学术思想进行批判性研究,批,就是打开,判,就是判断。走进对象,不能只是描述,不能以自己的价值立场,走进里面的理论结构,才能更好地批判。其一,法术势之间是有矛盾的,法术势里面亦有矛盾,它们共同的矛盾就是法与权的矛盾。法与权的矛盾是现实的矛盾,并非韩非没有想清楚。其二,忠、贤、仁,这三个概念在《韩非子》中都具有两种含义,前一种含义是春秋以前的,后一种含义是战国时代韩非子主张的,两种含义实质体现了新旧时代的差异。其三,道、理、稽的矛盾,动与静,靠“稽”将道理连起来。三组矛盾,第一组是政治的;第二组是伦理的,第三组是哲学的。蒋重跃教授指出,之所以要研究概念之间的矛盾:第一,认识时代精神的本质;第二,恰如其分地评价思想家的理论水平。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从文献学、思想史、政治史等多个角度探讨法家人性论、君主观、政治观、研究方法论等相关问题,展现了法家研究的最新成果。会议由八场主题报告组成,有40余位学者先后发言,每场讨论都有热烈讨论,学术气氛非常活跃。
在会议的闭幕式上,宋洪兵副教授作为法家研究会的召集人,对长期以来支持法家研究的各位学者致以感谢。他动情地表示:“法家研究会自2012年开始筹划创办,共召开五次以法家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响应。十年过去,法家研究由零散走向汇聚,由弱小走向强壮,变化在逐渐产生。法家研究会的成立,将是法家研究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国学研究领域的大事件。放眼未来,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法家研究会像今日道家与儒家研究一样兴盛繁荣,儒道法研究三足鼎立,可期待否?”
此次会议研究与讨论的议题彰显了法家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法家研究的深入展开奠定基础。法家研究会的成立也为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势必促进法家学说的昌明与发展。
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组成名单(第一届)
学术顾问:刘家和,周勋初,李学勤,许抗生,金春峰,赵逵夫,武树臣,王子今,李振宏,张觉,韩东育
会长:王晓波
名誉会长:赵汉青
常务副会长:蒋重跃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副会长:马世年,王威威,白彤东,杨玲,宋洪兵,赵明,陶安军(特邀),曾振宇,喻中
秘书长:宋洪兵
副秘书长:乔松林,刘亮,贾坤鹏,戴木茅
法律顾问:罗杜林
常务理事:马世年,王威威,王晓波,白彤东,仝卫敏,刘亮,乔松林,杜志强,宋洪兵,杨玲,张广生,张荣明,罗杜林,武丽,赵明,周四丁,洪巳轩,高专诚,贾坤鹏,陶安军,黄裕宜,蒋重跃,喻中,曾振宇,窦兆锐,路强,詹康,戴木茅
理事:
马世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屾(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宏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宝国(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王威威(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
王晓波(台湾世新大学)
王彪(北京育灵童教育研究院)
白彤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仝卫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刘阳杰(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宇昊(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刘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乔松林(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任健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杜志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宋洪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杨玲(兰州大学文学院)
张广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岩阳(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荣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张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林育瑾(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
罗杜林(四川省犍为第一中学)
武丽(中国秦文研究会)
岳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赵明(西南大学法学院)
郑治文(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
周四丁(湖南理工学院政法学院)
周豪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洪巳轩(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高专诚(山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高悦(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贾坤鹏(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陶安军(安徽华艺生物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黄涛(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黄裕宜(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蒋重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韩靖(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喻中(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
曾振宇(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窦兆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部)
路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晋阳学刊》编辑部)
詹康(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
戴木茅(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单位会员:
(按首字笔画为序)
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文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法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