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21年新生见面会在国学馆228教室举行。院长杨慧林、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院党委书记汪永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华建光、副院长李萌昀、副院长吴洋、汉语古典学系系主任诸葛忆兵、西域古典学系系主任黄维忠,以及学院教师代表和本硕博新生参加此次见面会。见面会由华建光主持。
首先,乌云毕力格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院史院情。在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后,他提出,同学们不仅是新生,同样还是学院的建设者,大家在未来要一起把学院建设得更好。随后,他梳理了国学院的发展历程,并简要说明了“国学—古典学”文史双主学士学位实验班的情况、学院系所设置和师资力量,向同学们阐释了院徽院训的含义、学院教学理念和培养特色,介绍了学院特色的院际合作和国际交流项目,回顾了曾经举办的学术会议和论坛以及国学院毕业生的大致毕业去向。在讲话的最后,乌云毕力格老师表示,未来在国学院,同学们可以亲身体验丰富而精彩的学习生活,并且能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接着,本硕博三位新生代表依次发言。本科新生刘昱宏在发言中表示,虽然曾经是理科生,但国学一直是自己的信仰所在。他认为国学是一切潮流根基,能够引领时代的风向,并表示要与国学为伍,去找寻自己一生的道路。
硕士新生程子玥回顾了自己在国学院度过的本科四年时光以及校园生活带来的许多惊喜。她认为国学院是一个全面而自由的平台,作为研究生更应该继续求知与探索,在探求古代中国面貌的同时,向深处认识自我。
博士新生天海乐讲述了自己之前来到国学院听课的经历,表达了一直以来对国学院的向往。她认为在博士这个最重要的阶段,更要做到实事求是、专注严谨。她向同学们分享了一句蒙古语谚语:ᠪᠡᠶᠡᠪᠠᠭᠠᠲᠤᠷᠪᠣᠯᠪᠠᠰᠤᠨᠢᠭᠡᠨᠦᠶᠡᠶᠢᠨᠪᠠᠭᠠᠲᠤᠷ᠂ᠪᠢᠯᠢᠭᠪᠠᠭᠠᠲᠤᠷᠪᠣᠯᠪᠠᠰᠤᠲᠦᠮᠡᠨᠦᠶᠡᠶᠢᠨᠪᠠᠭᠠᠲᠤᠷ,意为,勇士只为一代枭雄,智者则将名垂千古。希望大家未来都能成为博学多才、硕果累累的青年学者。
随后,汉语古典学系系主任诸葛忆兵老师和西域古典学系系主任黄维忠老师对国学院的学科专业与师资力量进行了介绍。
诸葛忆兵老师在简要介绍完汉语古典学系教师梯队后,重点指出: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应该各自占有合理的比例,这样的知识背景才能支撑起一个专业人才,所以知识结构的搭建尤为重要,宜与未来研究目标相匹配;而国学院一直坚持的交叉学科培养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为合理的方式。最后,诸葛忆兵老师分享了自己上学时的经历和体会,鼓励大家不断开拓眼界,丰富自身。
黄维忠老师在发言中用“三个最”概括了国学院的学科和师资的特点。第一,“最优秀”,国学院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不同学科的老师们合作教学,以达到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目的;第二,“最完整” ,国学院提供非常全面的、包括蒙古文、藏文、满文、粟特文、西夏文、察合台文等民族文字与文献在内的学习资源与机会;第三,“最有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学院的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分别有外出游学和学术考察的机会,这往往也是同学们最期待、也是最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
最后,杨慧林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用幽默风趣的话语表达出自己对国学院学术环境和氛围的赞叹。他认为,国学院的学术格局开阔,学术氛围纯正,在人才培养上真的是在认认真真做事儿,称得上是“独树一帜”。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对学术多几分敬畏;这里处处都是学问,举手投足间都可以有所受教。杨老师代表学院,再次对同学们来到国学院表示欢迎,并期待同学们未来的学习生活能够顺利。
摄影|张小骜
文案|张小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yjss_xwgl/xwgl_xwsy/202101/t20210113_509633.html
《大力发展交叉学科 健全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101/t20210113_509682.html
《教育部增设“交叉学科”门类及两个一级学科》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1/t20210114_509760.html
《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22/202108/t20210820_55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