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速递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闻速递
一曲清歌动九城——新风雅诗社举办2013年秋第一次古诗词吟唱活动
来自: 时间:2013-11-11浏览:
2013年11月5日,一个雾色微浓,灯火沾湿的夜晚,来自国学院风雅诗社的同学们,偕同慕名而至的,来自其他院系的诗词爱好者们,在国学馆117教室荟萃,共襄古诗吟唱的盛举。今年,新风雅诗社加入学校社联之后,吸引了更多来自不同学院的对中国古代墨香四溢,风神潇洒的诗歌有浓厚兴趣的同道们,尽兴沉浸于宫商古调里。 本次吟唱依旧由国学院李萌昀老师教授。李老师除了对古代小说、明清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造诣深厚,还热衷于古代音乐文化的研习和推广,洞箫和古琴信手拈来。他说:“中国传统音乐与大家熟悉的西方音乐在音阶、节奏、结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他首先对来自各个院系的同学们表示欢迎,接着,简要地说明了传统的工尺谱和古琴特有的减字谱的识别方法。清音缭绕,李萌昀老师用娴熟的弹奏技巧将大家带入了如梦如幻的古乐化境。在李老师的洞箫伴奏和国学院2010级赵一然同学的领唱中,同学们徐徐轻和。蒋捷《一剪梅》的深切情感被娓娓道来,李重元的《忆王孙》中的凄楚哀怨也被婉转地叙述到淋漓尽致。天籁之中,同学们陶醉,吟唱,流连忘返。时间的流逝仿佛失去了意义,古调散板,减字谱和工尺谱的玄妙与精巧,更是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真正的风雅。最后,李老师提出:“学习吟唱除了能加深对于诗词情感的理解,对于古诗的记忆也颇有益处。” 王褒有《洞箫赋》,嵇康有《琴赋》,洞箫之凄切幽冷,古琴之泛散之音,各具情趣,而在古诗词吟唱中,我们切身地将自己与诗歌的境界融为一体。吉光片羽被历史的风尘掩埋,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浩然之气舒卷之间,将它们重新发掘。绿绮鸣琴,蜀僧弹之;箜篌管弦,李凭引之。古人之精神,不可不继承,古音之奥妙,不可不研究。怀着这种浓厚的历史感和厚重感,我们十余同学,全然忘我,如闻师旷之曲,心念周文。 静坐,聆听,冥想,浅唱,一声细嗓,满院芬芳。一个多小时的练习转眼间就结束了,而大家意犹未尽,更有别院同学久久不肯离去,犹认真欣赏着萌昀老师独自沉浸的演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继承了诗骚精神和文人唱词的传统的新风雅诗社的古诗词吟唱,将会一直进行下去,发扬光大。中国古曲的独特体系,也将会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般,永远绽放在人类文化的花园中,瑰丽灿烂。 一曲清歌动九城,愿我自诗骚以至词曲之悠久诗歌史,续写雕龙之声,直至金石掷地,万古长鸣。 文/王龙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