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院成功举办宾夕法尼亚大学梅维恒教授专题讲座
来自: 时间:2012-06-13浏览:
2012年6月6日下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梅维恒(Victor H. Mair)在公共教学三楼3302教室进行了题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 (The Problem of Tokharian Origins)的讲座,全面而细致的阐述了吐火罗人起源在语言、考古等上的热点话题,并对吐火罗人起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讲座从下午三点半一直持续到五点半,讲座由西域所李肖教授进行主持、王炳华教授进行评议,气氛活跃,讨论热烈。由于梅维恒教授的观点代表了美国吐火罗研究界的最新成果,该讲座吸引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到场。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教授、西域所所长沈卫荣教授、西域所李肖教授、荻原裕敏博士,历史学院魏坚教授以及社科院诸多研究员均到场旁听、交流。 讲座从吐火罗起源研究棘手处入手,首先分析了吐火罗语在印欧语系的地位,与塔里木盆地内的其他胡语不同的是,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西部语言”(Centum),而其它语言则属于“东部语言”(Satum),这是认定吐火罗人起源归属的至关重要的证据,可能暗涵吐火罗人起源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地区,梅维恒讲授进而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阐明吐火罗语与印度-伊朗语关系的疏离。在此基础上,他试图从四个方面追述吐火罗人的起源,一是从史上说吐火罗语人的体貌和文化遗址,二是追溯史前吐火罗遗址,三是试图定位新疆之外的吐火罗人在史前时期的活动聚点,四是追寻吐火罗在空间上与其语言在印欧语地位相当的位置。在进行以上追溯的过程中,他强调要排除周边文化对吐火罗人的影响,以防我们讲周边的文化特征误认为吐火罗人的特征。而在考古上,他通过对小河墓地和北方墓地等考古的发现,推断该墓地内的人可能为吐火罗人,而此地区墓地的特征又与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ievo Culture)有着很多相似性,所以很有可能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梅维恒教授在该报告中贯彻了他的观点,即在近些年关注西域古代居民的种族、民族与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将新疆早期居民认定为吐火罗人。正如梅维恒教授所说,到目前为止的吐火罗研究,只能算作对“无知”的总结(Tokharian Origins:Summary of ignorance),吐火罗研究的复杂性、艰难性定会激发更多学者投身与此事业中来。 讲座举行之前,在王炳华教授的引见下,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教授与梅维恒教授会面交流,就双方之间开展下一步学术合作事宜交换了意见,达成诸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