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活动季正有条不紊的展开,2014年10月29日下午,学术活动季第三场讲座在国学馆226举行,当代斫琴与演奏兼善的著名古琴艺术家、钧天坊创始人王鹏先生为到场学生和嘉宾带来题为《琴无古今》的精彩讲座。讲座开始前,会场已座无虚席,同学们和众多慕名而来的古琴爱好者们均翘首以盼王先生的到来。 “琴从远古走到今天,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王鹏老师从讲座的主题“琴无古今”讲起,并引用白居易《船夜援琴》的诗句“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对讲座主题加以诠释。随后王鹏先生抚琴一曲,让在场观众感受“落雁迎佳客,流水遇知音”的欣喜和舒畅。 首先,王鹏先生向大家介绍琴器、斫琴的古法和创新。谈起古琴的制作和起源,王鹏先生对他精选的五十多种传统古琴样式和制作方法如数家珍、一连举出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等多种样式。随后,先生讲述了伏羲式古琴的传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小小的一张琴,却是包含着古人对自然、对宇宙、对人生的精辟理解和处世哲学。 接下来,王鹏先生向大家介绍古琴制作的材料。他分析了桐木、梓木、杉木等木材的特性,并分析了古琴各部分的功能,指出“古琴的优美音色是不同材料间振动和抑制的结合”,“要制作一张出色的琴,就需要选择一松一硬两种不同性质的木材”。之后,他还详细讲述了不同琴弦、琴型和结构各自的由来和代表意义,指出人和琴的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琴的材料集中体现了中庸之道。王鹏先生无时无刻不把古琴和中庸之道相结合,为在场观众理解古琴、提高琴艺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王鹏先生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设计制作的创新古琴样式。在场观众聚精会神,被古琴优美的外形所吸引。 随后,王鹏先生详细分析了古琴五音的属性,分享了自己对五音的理解,他认为声音是一种能量,源于其五行的属性。“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 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王鹏先生引用司马迁《史记•乐书》,再次说明了古琴声音的能量能与身体产生共振,得以修身养性、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心灵和情志。琴音调而天下治,更说出了琴音感化人心、调和社会的作用。 接下来,王鹏先生谈到古琴文化的当代传承,指出传承不能一味复古,穿着汉服、坐在古建筑家居中弹琴的时代也已过去。真正应该传承的,是古琴文化的美学精神和思想内涵。王鹏先生阐述了自己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诠释传统美学元素的艺术理念,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设计生活美学空间的灵感和成果,同时展示了他创立的钧天坊园区空间,及其钧天云和乐团到世界各地演出的舞台布景。他说,“中正平和”的思想是指导人们在当下与未来世界的生存智慧,应该与世界分享,而这也正是古琴“无古今”之别、超越古今的核心精神。在场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讲座的最后,王鹏先生对全体国学院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国学不能只停留于理论。从形而下之器感悟形而上之道,同样重要。为了鼓励同学们,王鹏先生还把自己的在古琴文化传承中的感悟分享给大家:习琴,可得天真;得天真,可与天地和谐并存。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王鹏先生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一一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讲座在王鹏先生一曲《普庵咒》中圆满结束。此次讲座为国学院师生和爱琴之人创造了与王鹏先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使大家颇受感触、获益匪浅,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古琴之门。同学们感慨万千,表示作为国学的传承者,有必要把古琴等中华传统艺术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文/胡小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