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院第九届学术活动季紧锣密鼓地开展,2014年10月22日下午,学术活动季第二场讲座在国学馆举行,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为到场学生带来题为《<史记>导读》的了精彩讲座。讲座由国学院团委书记白洁主持,来自国学院和其他学院的众多同学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孙家洲教授首先从《史记》被西汉政府认定为“谤书”的独特地位讲起,接下来分析了为什么《史记》有着独特的吸引力,点出了《史记》继承了开创于《春秋》的“微言大义”的史学传统,表达观点时而隐晦,时而慷慨激昂,高度评价了司马迁领先于时代的史学观念,其客观公正超然的态度,与西方历史观有根本不同。
紧接着,孙家洲教授分析了司马迁的人生悲剧与其批判的思想锋芒之间的关系,高度评价了司马迁在史书编辑体例领域的创新,他举《史记》对刘邦、韩信、桑弘羊的描写为例,赞美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尊重历史的“实录”精神,指出其以“太史公曰”的名义评价苏秦、李斯、蒙恬,表现了《史记》“褒贬千古,议论纷发”的写作特点。
之后,孙家洲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读《史记》的感受,认为司马迁同情并看重伍子胥、侯赢等“忍辱负重”式人物,以“烈丈夫”称之,体现着太史公个人经历背景下的一种价值观的投射。他接着又点评了《史记》以人为中心、突出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写作风格,特别评价了司马迁设身处地式多角度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高超写作技艺,又从《垓下词》和韩信与陈豨的秘密对话点出了司马迁笔补造化、“代为传神”的神来之笔。孙家洲教授指出,读史的过程便是和史学家穿越性地进行心灵交流,以心入史,直面历史现场与史学家隐藏在文字记录下的语言。
讲座主要围绕《史记》与《史记》学两个方面,以导读的形式展开,援引丰富材料、各家观点,未窥《史记》之全貌,但发听者之深情。在讲座的最后,孙家洲教授给同学们提出了读《史记》的四点建议,分享了王鸿泰先生读史的方式和态度,感慨当代中国人历史感的缺失,“读史佐酒,痛快古事”的深刻淋漓不应远去,当代国人不应停留在对历史肤浅的认识和对历史薄幸的感情的“浅薄”阶段,提倡学生加强对历史的积淀。
讲座尾声,在场同学就自己的疑问向孙家洲教授请教交流,并得到了耐心的解释和指导。回顾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全场掌声时有,笑声不断,同学们在欢笑中感受了一位大家的风采,孙家洲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趣味性强,使广大同学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