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术讲座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网站首页 > 学术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第八期“青年国学论坛”成功举行
来自: 时间:2016-04-19浏览:

2016年4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第八期“青年国学论坛”在国学馆204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光绪清流政治活动与词坛风会”,由郭文仪老师主讲,李萌昀老师主持,梁海燕、孙闻博两位老师评议。诸葛忆兵、林光华、张齐明、张耐冬、辛晓娟等老师及部分本、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始后,郭文仪老师首先介绍了文章写作缘由、思路,梳理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展示了相关论证材料。郭老师指出,清朝末年的多数词人,都具有清流的身份,并积极参与光绪中后期的政治活动和一些政治事件。文章从清流的政治身份和政治活动对其词学创作的影响方面,梳理了晚清清流的大致定义、范围、清流词人群体的构成方式等。此外,郭老师还谈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论证角度和材料取舍的原因。

之后,梁海燕和孙闻博两位老师对文章进行了评议。梁老师认为,清流群体作为清朝末期政治的参与者,其身份、诗词创作等都是需要重点考察的方面,还应强调出清流创作群体与当时其他诗词创作群体间的不同,从横向比较中突出其政治身份对创作影响的特殊性。另,关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梁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孙闻博老师强调对清流定义、外延的具体界定是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基础,也认为文章缺乏相关的文本对照阅读,尤其是清流群体在词作唱和中的具体词的文本分析。

其他与会老师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意见。

张耐冬老师也将视线集中到了对清流的概念和界定立场上。认为清流作为一种政治身份是否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是本文的一个写作基础。辛晓娟老师也从文章结构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政治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疑惑。林少华老师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了清末清议团体与汉代的清议、魏晋的清谈活动的相似性,而清流是更具政治诉求还是文学诉求是需要厘清的一点。张齐明老师提出可以从主题和风格上去揭示政治活动与词坛风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因具体政治性事件而产生的诗词进行探讨,展现二者间的关联性,是重点也是难点。李萌昀老师从清流身份如何界定、清流身份和词作所建立的联系以及清流的政治活动如何影响词风本身这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文章中关于词风演进的论述并没有展开,需要从文体史的视角与诗、文进行横向比较,体现出清流词作的特殊性。同时,也提出可以从文体、文学性和文学场等方面进行论述。

硕士研究生张含若也谈了自己读文的感受。

期间,对于老师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和问题,郭文仪老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解释。

总之,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论坛中,各位老师和同学对郭文仪老师的文章进行了充分讨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大家从各自的学科出发,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不管是对郭老师的文章还是对与会各位青年教师间的跨学科交流,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