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务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网站首页 > 教务
国学院第十一届学术活动季颁奖大会举行
来自: 时间:2017-03-31浏览:

329日下午,国学院第十一届学术活动季颁奖大会在国学馆举行。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党委副书记张华老师、院长助理李萌昀副教授、团委书记白洁老师、各教研室评委老师代表李肖教授、林光华副教授、张耐冬老师、郭文仪老师出席了会议,全体获奖学生以及本科、研究生班级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张华副书记主持。

会议开始,张华副书记简要介绍了学术活动季的由来和宗旨,以及本次学术论文及文学创作大赛的基本情况,并向参与讲座和评审工作的各教研室老师表示感谢。她指出,学术活动季自国学院创立以来持续至今,今年已经是第十一届。学术活动季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学术科研兴趣,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帮助同学早日进入学术研究状态,并以科研活动带动日常学习。


随后,李萌昀副教授介绍了大赛的评奖工作。学术论文组按照专业领域主要分为四组,分别是文学组、史学(含小学)组、经学与子学组、西域组,各组的本科生论文与研究生论文分别进行评审。文学创作组由国文教研室负责评审,不区分本科生和研究生。


接下来,国文、国史(含小学)、经学与子学和西域教研室的评委代表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点评。国文教研室的郭文仪老师对四篇获奖论文分别做了深入中肯的分析,既表扬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她表示,总体来说,获奖论文的瑕疵在于线索枝蔓,论述繁冗,建议适当剪裁,抓住重点论述。对于创作组作品,她一方面肯定了同学们在诗歌写作中体现出的扎实功底,一方面也指出有的词作未能按谱填词,同时需要在磨练技巧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生活体悟。


张耐冬老师代表国史教研室(含小学)进行点评。他首先表示,获奖论文共同的优点是符合论文写作的通行格式,结构完整规范。在对每篇论文进行评析后,张老师提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不要拘泥于名目的考辨,还应关照所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他还特别指出,本次参赛论文的鲜明特点是将历史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进行研究,这是学术界希望看到的研究方法。


林光华副教授代表经学与子学教研室进行点评。她总结了参赛论文的两个可喜之处:一是越来越多同学“会写”论文,二是论文均表现出方法论的自觉。林老师同时也指出,部分作品还存在论证薄弱等问题。她建议同学们加强哲学思辨的训练,同时在史料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精细化。


李肖教授代表西域教研室发言。他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对四篇参赛论文的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做了大致梳理,并着重介绍了几处亮点。李老师表示,西域组参赛论文数量较少,这多少令人有些遗憾。他鼓励同学们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学术训练,积极参与论文大赛,并从中获得提高。


随后张华副书记宣读了获奖名单,并与梁涛副院长、李萌昀副教授一起为获奖同学、集体颁发证书。本届学术活动季共收到学术类论文24篇,文学创作类作品22首(篇)。共评出学术类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9名;文学创作类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参与奖4名;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附后)


2014级本科生曲强代表获奖同学发言。他首先感谢了孟宪实教授、乌云毕力格教授对自己论文的指导,随后将论文思路的形成和写作的完成归功于国学院独特的培养方式,即多学科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广泛涉猎文、史、哲、西域等领域的知识,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他还提到自己2016年在台湾参加学术论坛时的经历,当时,许多参会师生对国学院这一独特的培养方式均给予肯定和赞许。最后,他谦逊地表示,虽然自己在学历上来说已经大三了,但是在“学术”两个字面前,却只能说才刚刚大三,籍以自勉。(发言稿附后)


大会最后,梁涛副院长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回忆了自己的大学经历,他指出,在当时的教育理念下,学校过于侧重阅读,而不鼓励本科生写文章,这导致他的学术起步晚于同龄人,直到写了百万字以上,才打开了思路。因此,他鼓励同学们在大量阅读积累的基础上,适当地拿起笔来写一写,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这不管在学术研究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是很有益处的。梁涛副院长还提出两点具体建议:一是抛弃中学的学习方法,早日进入研究状态,培养问题意识;二是多与老师交流,获得启发。谈及此次参赛论文的不足之处,梁涛副院长指出,参赛文章大多较“小”,希望同学们能对时代的重要问题做出回应,不局限于“专家之学”,而是要向“大家”甚至“大师”的方向努力。在发言的最后,梁涛副院长诚恳地说,在国学院这诚惶诚恐的十多年中,自己常常问心有愧,他引述了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的例子,勉励师生创造国学院的新辉煌。



附:获奖名单

一、学术论文类

(一)文学组

1、本科生

一等奖  王龙襄 13级本科

2、研究生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 李小青 14级博士    胡秋月 16级硕士

三等奖 何灵亨 16级硕士

(二)史学组(含小学)

1、本科生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韩洁 14级本科

三等奖:尹璇 13级本科 、徐文 13级本科

2、研究生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邱文杰 16级硕士 、胡允康 16级硕士

三等奖:董家宁 16级博士、章丽琼 13级博士、李兰芳 14级博士

(三)经学与子学组

1、本科生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王艺云 13级本科 蒋范 14级本科

三等奖:张秀婷 14级本科

2、研究生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杨家刚 15级博士

三等奖:张兴 13级博士  曲桢朋 16级硕士

(四)西域组

1、本科生

一等奖:曲强 14级本科

二等奖:空缺

三等奖:空缺

2、研究生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林铃梅 16级博士 陆辰叶 13级博士

三等奖:空缺

 

二、文学创作类

一等奖:张峥 15级本科

二等奖:王龙襄 13级本科 李晨远 16级硕士

三等奖:赵红丽 13级本科 杨家刚 15级博士

 

三、参与奖

潘芸 13级本科  李成祥 14级本科  诸葛瑞强 16级博士  张子尧 16级博士

 

四、优秀组织奖

2014级本科班


附:曲强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我是国学院2014级本科生曲强,很荣幸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首先,我要代表所有获奖同学,向给我们耐心指导、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学术活动季我获奖的作品是《锁喃嚷结的真相》,是对自称东天竺僧人的传记进行辨伪。我最要感谢的是两位老师,一位是孟宪实老师,是他在我偶然发现这篇文献的时候指导我对比研究,并在我找到疑点之后提出了这篇文献的内容出于编造这个推断;另一位是我的导师乌云毕力格老师,他帮助我解决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语言学问题,帮我解答了很多疑问,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我对两位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感到非常感激。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我们学院独特的培养方式,没有接受文史哲、小学的专业训练,也就不可能有这篇文章。因为我辨伪的方法来源于文献学知识,背景知识是西域历史地理知识,其中还应用到语言学知识,因此我学习过的音韵学和满蒙藏文也都能派上用场。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学院丰富的学习资源。我平时在和其他学历史、哲学的同学交流时,发现他们并没有学过文献学、语言文字训诂学等等,这给他们研究思路、方法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也更让我体会到国学院教学方式带给我们的巨大的启发和收获。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学术的一些想法。今年年初我去台湾中研院参加学术活动,那里的两岸学生都比我大,有硕士博士甚至老师,他们都会说“我研究的领域是什么”,可是轮到我就很尴尬,我和他们说我们国学院很独特,学习内容比较广,而且我刚大三,还没有确定方向,只能说对什么感兴趣。听他们聊很专业的东西我又无法参与讨论,所以我感觉很自卑。可是后来好几个师兄师姐和我说,他们实际很羡慕我们国学院的教学方法,做学术先要开阔视野,而且你还这么年轻,你的学术之路才刚刚开始。我听了很有感触。是啊,时光飞逝,我在国学院学习了三年,收获很多,我可以说“我已经大三了”;但是面对学术这两个字,我只能说“我才刚刚大三”。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而且我们还这么年轻,更应该抓紧时间积极而勇敢地前行啊!我想用这样的经历和感触同各位共勉。

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我们将学习您们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戒骄戒躁,努力学习。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心想事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