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师资队伍 >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沈卫荣 教授
来自: 时间:2014-12-29

一、个人简历

 

沈卫荣,男,1962年4月出生于江苏无锡。

 

教育 :

3/92-7/98 德國波恩大學中亞語言文化研究所

主修:中亞語言文化學

副修:比較宗教學,漢學

 

 

指導教授: K. Sagaster ( 中亞學 )

H. J. Klimkeit ( 比較宗教學 )

R. Trauzettel ( 漢學 )

博士論文 : Leben und Historische Bedeutung der ersten Dalai Lama

dGe `dun grub pa dpal bzang po (1371-1474)-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dGe lugs pa-Schule und der Institution der Dalai Lama ( 一世達賴喇嘛根頓珠巴之生平及其歷史意義:對達賴喇嘛政體及其格魯派歷史研究的一項貢獻 )

 

3/92-3/96 波恩大學跨學科研究生培養項目:跨文化宗教和宗教史研究

指導教授: H. Waldenfels ( 基礎神學,比較宗教學 )

 

9/83-7/86 南京大學歷史係 專業:中國古代史 指導教授:陳得芝

碩士論文:“元代烏思藏十三万戶研究“

 

7/84-9/85 中央民族學院 .

研究生培訓: 西藏語文 指導教授:王堯

 

9/79-7-83 南京大學歷史係 專業:歷史 學士論文:元朝的木華黎家族

 

學術任命 :

 

01/06_ 中國人民大學囯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教授

 

01/05-12/05 日本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客員教授

 

09/02-12/04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佛教學專業外國人共同研究員 ,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10/01-08/02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代理教授

 

01/01-07/01 美國明尼蘇達州 Macalester 學院歷史係代理助教授

 

01/00-07/00 美國哈佛大學印度梵文係合作研究員

 

6/99- 迄今 尼泊爾蘭比尼國際 [ 佛學 ] 研究所研究員

 

05/97-12/98 德國波恩大學合作研究員

 

07/86-03/90 南京大學歷史係講師

 

二、主讲课程

 

1、西藏文明与藏学研究 2、汉藏佛学比较研究 3、国学与西藏研究方法导论 4、国外藏学名著选读

 

三、科研立项

 

01/05- 迄今 “黑水城地區之藏傳佛教修習與其地理環境之互動“,獲日本地球環境學研究所資助。

 

09/02- 迄今 “印度、漢地、西藏佛教傳統中的修習次第研究“,與京都大學文學部佛教學教授禦牧克己合作,獲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

 

01/00/07/00 “明西藏大乘法王與明代王室、僧俗來往書信研究“,與哈佛大學印度、梵文係教授 L. W. van der Kuijp 合作,獲哈佛燕京學社資助。

 

06/99- 迄今 “明代漢藏關係及漢地所傳藏傳佛教研究“, 獲尼泊爾蘭比尼國際佛學研究所資助。

 

12/98-12/2001 “漢傳禪宗佛教與藏傳佛教寧瑪派大圓滿法之比較研究“,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宗教係邵頌雄博士合作,獲香港眯成佛學會資助。 .

 

05/97-12/98 “西藏檔案館所藏功德林檔案數據化“,與波恩大學中亞係教授 Peter Schwieger 合作,獲德國科研協會資助。

 

四、获奖情况

 

09/02-09/04 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招聘研究員獎助金。

 

03/95-12/96 德國華裔學志研究所博士論文獎助金 。

 

03/92-02/95 德國科學研究協會博士生獎學金 T 。

 

03/90-02/91 中國國家教委博士生聯合培養獎學金 。

 

五、社会兼职

 

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六、学术编年

 

1.專著

 

德文

Leben und historische Bedeutung des ersten Dalai Lama dGe `dun grub pa dpal bzang po (1391-1474)-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dGe lugs pa-Schule und der Institution der Dalai Lama , 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 XLIX, P. 1-476, ISBN 3-8050-0469-9, Styler Verlag, Institut Monometa Serica , St. Augustin, Germany, 2002.

 

 

漢文

《〈聖入無分別縂持經〉對勘及研究》,與邵頌雄、談錫永合作,臺北:全佛, 2005 年。

《幻化網秘密藏續》,寧瑪派叢書,修部 6 ,香港:密乘佛學會, 2001 年,頁 1-199 , ISBN 962-8189-13-1 。

《幻化網秘密藏續釋:光明藏》,寧瑪派叢書,釋部 6 ,香港:密乘佛學會, 2001 年,頁 1-323, ISBN 962-8189-14-X 。

《一世達賴喇嘛傳》,蒙藏學術叢書, 6 , 臺北:唐山書局, 1996 年,頁 1-276, ISBN 957-8900-44-9 。

 

 

2.論文

 

English

“Background books and A Book`s Background: Images of Tibet and Tibetan Buddhism in Chinese Literature”, Volume thematique franco-anglais de l`EFEO : L`IMAGE DU TIBET AUX XIX-XXe SIECLES , Paris (forthcoming, 2006)   “Religious faith and its environmental necessity: a case study of Tibetan Buddhism in Khara Khoto area”, Project Report on an Oasis-Region ,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ity and Nature (forthcoming, Dez. 2005)

“Study of Chinese manus concerning Tibetan tantric practice found in Khara-khoto of the Tangut empire: Essentials for the Dream Yoga”, Cahiers d`Extrême-Asie , No. 15, 2005, pp. 189-232.

“The first Dalai Lama Gendün drup”, The Dalai Lamas: A Visual History , Edited by Martin Brauen, Chicago : Serindia Publications, 2005, pp. 32-41.

“Tibetan Tantric Buddhism at the Court of the Great Mongol Khans”-Sa skya panita and `Phags pa`s works in Chinese during the Yuan Period, Qu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 Journal of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 , Ed. By H. Futaki and B. Oyunbilig, Tokyo , 2005, pp. 61-89.

“On the history of the Gling tshang Principality of mDo khams during Yuan and Ming Dynasty”,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Dieter Schuh`s Sixtieth Birthday , Ed. by Professor Peter Schwieger, Bonn (Forthcoming October 2005)

"Magic Power, Sorcery and Evil Spirit: The Image of Tibetan Lamas in Chinese Literature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1260-1366)". Proceeding of Semina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tate (chos srid zung `brel) in Traditional Tibet , March 4-7, 2000, Lumbini , Nepal . 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2003, pp. 151-186.

“Notes on the four Tibetan Si tu conferred by the Ming emperor Yongle in 1413”. 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ZAS, forthcoming, October 2005).

“The Thirteen Myriarchs of dBus and gTsang and the Mongol-Yuan Institution in Tibet”, Tibetan Studies , Journal of the Tibet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o. 2, Lhasa 1989, pp. 46-74.

德文

“ Der erster Dalai Lama Gendün Drubpa“, Die Dalai Lamas. Tibets Reinkarnationen des Bodhisattva Avalokitesvara . Hrsg. Martin Brauen, V?lkerkundmuseum der Universit?t Zürich, Stuttgart: Arnoldsche Art Publishers, 2005, S. 32-41.

“Review of Alice Sarkoezi, Political Prophecies in Mongolia in the 17-20 th Centuries” . Monumenta Serica 44 (1996), St. Augustin, pp. 530-537.

日文

“ 11-14 世紀 における 西域佛教史 の 再構築—— カラホト 文書 を 中心 に ——“, 《東 アジアにおける 國際秩序 と 交流 の 歷史的研究 ニエスレタ 》,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 2006 年, No. 4, 頁 3-6 。

“ 元、明代 ドカムのリンシアン 王族史考證——《明實錄》 チベット 史料研究(一)“ , 《東洋史研究》 , 卷 LXI, 第 4 號 , 2003 年,頁 76-114 。

漢文

“重构十一至十四世纪西域佛教史“,《历史研究》,北京, 2006 年第 5 期,頁, 23-34 。

“元明兩代朵甘思靈藏王族歷史考證“,《中國藏學》, 2006 年第 2 期,頁, 144-159 。

“序說有關西夏、元朝所傳藏傳密法之漢文文獻 - 以黑水城所見漢譯藏傳佛教儀軌文書為中心“,《歐亞學刊》,第 6 期,北京,2006

“元代漢譯卜思端大師造《大菩提塔樣尺寸法》之對勘、研究“,《汉藏佛教艺术研究研究——第二屆國際西藏藝術討論會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6 ,頁, 77-108 。

“再論《彰所知論》與《蒙古源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77 卷第 1 分,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2006 年。

“近代西藏宗派融合派大師密彭尊者傳略“,《民族學報》,第 24 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係, 2005 年,頁 11-45 。

“無垢友尊者及其所造《頓入無分別修習義》研究“,《佛學研究中心學報》,臺北: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2005 年,頁 81-118 。

“懷柔遠夷話語中的明代漢藏政治與文化關係“,《國際漢學》,第 13 輯,太原 2005 年。  

“西藏文文獻中的和尚摩訶衍及其教法:一個創造出來的傳統“,《新史學》,卷 16 ,第 1 號,臺北, 2005 年,頁 1-50 。

“西夏黑水城所見藏傳佛教儀軌文書研究 I: 夢幻身要門“,《當代藏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蒙藏委員會, 2003 年,頁 383-473 。

“神通、妖術與賊髠:論元代文人筆下的番僧形象“,《漢學研究》,卷 21 ,第 2 號,臺北, 2003 年,頁 219-247 。

“幻想與現實:西藏死亡書在西方世界“,《賢者新宴》,第 3 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年,頁

“寂忿尊密意自解脫:論西藏死書之歷史源流“,《賢者新宴》,第 2 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頁 69-91 。

“評宿白先生的《藏傳佛教寺院考古》“,《賢者新宴》,第 2 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頁

“簡述西方視野中的西藏形象:以殖民主義話語中的妖魔化形象為中心“,《西藏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蒙藏委員會, 2000 年,頁 135-166 。

“關於一世達賴喇嘛的三种傳記“,《賢者新宴》,第 1 輯,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年,頁 179-210 。

“明封司徒鎖巴頭目剌昝肖攷“,《故宮學術季刊》,卷 17 ,第 1 號,臺北, 1999 年,頁 103-136 。

“一世達賴喇嘛傳略“,《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王堯主編 I, II,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7 年,頁 808-878 。

“扎什倫布寺建寺施主攷“,《内陸亞洲歷史文化研究 - 韓儒林先生紀念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6 年,頁 525-543 。

“吐蕃七賢臣事跡攷述“,《中國藏學》, 1995 年,第 1 期,頁 29-43 。

“明代烏思藏大慈法王釋迦也失事跡攷“,《兩岸蒙古學藏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蒙藏委員會, 1995 年,頁 273-314 。

“論烏思藏十三万戶的建立“,《元史論叢》,第 5 輯,北京:中華書局, 1995 年,頁 76-96 。

《聯邦德國的西藏學研究和教學》,臺北:蒙藏委員會, 1994 年,頁 1-65 。

“元朝對西藏的統治及其對後世的影響”,《西藏與中原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蒙藏委員會, 1992 年,頁 79-101 。

“元朝國師膽巴族屬攷“《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 12 輯,南京, 1990 年。

“烏思藏十三万戶攷“,《歷史地理》,第 7 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頁 112-125 。

“元代噶瑪巴研究二題“,《中國藏學》, 1989 年,第 4 期,北京。

“元代佛學大師布敦的生平及其著述“,《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 11 輯, 1989 年,南京,頁 29-42 。

“論元與元以前的沙魯派“,《中國藏學》, 1988 年,第 3 期,北京,頁 62-76 。

“西藏的史學和歷史文獻“,《史學史研究》, 1988 年,第 2 , 3 期,與王堯合作,北京,頁 32-37 , 41-49 。

“簡論漢藏史集“,《青海社會科學》, 1988 年,第 4 期, 與陳慶英合作, 西寧,頁 95-101 。

“元朝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統治“,《歷史研究》, 1988 年,第 3 期,北京,頁 136-148 。

“烏思藏十三万戶與元代西藏行政管理體制“,《西藏研究》, 1989 年,第 1-2 期,拉薩,頁 54-61 , 38-47 。

“評美國藏學家 Wylie 的“喇嘛進貢““,《西北民族研究》, 1988 年,第 2 期,蘭州,頁 217-226 。

“西夏王族遷入西藏時間質疑“,《甘肅民族研究》, 1986 年,第 2 期,蘭州,頁 62-63 。

“淺釋吐蕃三路”,《甘肅民族研究》, 1985 年,第 3-4 期,蘭州,頁 97-104 。

“漢藏史集所載桑哥傳譯注“,《元史集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1985 年,第 9 輯,南京,頁 89-93 。 “

“關於木華黎家族世系“,《元史集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1984 年,第 8 輯,南京,頁 116-120 。

譯文

A. Ferrari, 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in Central Tibet , Roma 1958. 《衛藏勝跡志》,《國外藏學譯文集》,第 5 輯,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9 年,頁 359-558 。

L. Petech, Aristocracy and Government in Tibet (1728-1959), Roma 1973. 《西藏的貴族與政府》,與宋黎明合譯,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0 年。

L. Petech, The Kingdom of Ladakh c. 950-1842 AD . Serie Orientale Roma , LI. Roma 1977. 《拉達克王國史》,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