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教研室
1. 古代汉语(2学分,本科生,学科基础课)
授课教师:华建光 副教授
该课程有两个任务:一是介绍传统小学和现代语言文字学的基本概念,二是培养学生阅读古注疏的能力。其中,前者服务于后者。具体来说,主要是研读带古注(疏)且无标点的《左传》《诗经》《论语》《孟子》《礼记》选篇,约占2/3的学时;期间穿插讲授与古籍研读密切相关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句法学常识,约占1/3的学时。
2. 文字学(2学分,本科生,专业必修课)
授课教师:华建光 副教授
该课程在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文字学(即汉字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及基本问题,具体包括:文字的起源和文字的分类;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字体演变;字书概览;字词关系及字际关系术语;汉字构形学;汉字与文化;现代汉字学;等等。
3.《说文解字》研读(2学分,本科生,专业选修课)
授课教师:华建光 副教授
该课程在文字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来讨论文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字学素养和训诂学水平。具体包括:《说文解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体例;《说文解字》部首字分类疏解(该部分);《说文解字》与经典的对比研读;《说文解字》与其他小学专书的对比研读;《说文解字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体例;《说文解字注》与文献校勘;等等。
国文教研室
1.中国文学史(上)(2学分,本科生,基础课)
授课教师:诸葛忆兵 教授
《诗经》的情感世界;楚辞与巫风;汉代游子思妇题材;建安风骨;竹林七贤的文学成绩;谢灵运与山水诗;陶渊明与田园诗;初唐诗坛;盛唐边塞诗派;盛唐田园诗派;个性张扬之李白;沉郁顿挫之杜甫;中唐苦吟诗人;小李杜与晚唐秾丽诗风。
2.中国古代戏曲研究(2学分,本科生,专业课)
授课教师:郭文仪 讲师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并对古代戏曲发展、文学及艺术成就有所掌握。
3.金元明清词(2学分,本科生,发展指导课)
授课教师:郭文仪 讲师
金元明清词作者与精品极多,其中清词在数量与质量上均达到了与宋词相比肩的高度,是词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往往为传统文学史课程忽略。该课程拟对金元明清词史作一基本梳理,并集中于部分名家的掌握与部分名作的赏析。课程旨在通过词史梳理与文本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弥补学生对金元明清词的知识空白,进一步完善对传统文学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词作精读技能。
国史教研室
1.中国古代官制(2学分,本科生,专业必修课)
授课教师:孙闻博 副教授
官制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乃治史之钥匙、入门之途径。本课程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职官、官僚政治制度有系统的了解与认识;初步感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征、价值与意义。本课程对中国古代官僚机构设置、职官职掌、选拔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梳理与介绍。讲授注意将职官制度与政治体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史学基础知识同时,提高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与问题思考能力。
2.出土文献研究(2学分,本科生,专业课)
授课教师:孙闻博 副教授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1、了解出土文献的形制、体例和分类。 2、了解出土文献的发现与研究简史。 3、以秦汉魏晋出土文献的各种文本为核心,对重要出土文献的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学术价值有一个基本、系统的了解。 4、掌握学习、研究重要出土文献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和体会出土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3.《史记》导读(2学分,本科生,原典选读课)
授课教师:孙闻博 副教授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1、以《史记》文本为核心,对《史记》一书的基本结构、思想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了解《史记》中相关重要历史问题的发生、演变。 3、了解《史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4、掌握学习、研究《史记》的正确方法。
4.中国历史文选(2学分,本科生,专业课)
授课教师:孙闻博 副教授
本课程注意完成传统《历史文选》课程的基本任务,让学生获得阅读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实际经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文献知识;重视学生在阅读原始文献时,考察历史问题的能力。课程对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二者并重。具体分为先秦、秦汉、魏晋三部分。每类具体所选文献,在以往注重文本经典性、史学地位外,更重视选文是否反映该时段重大历史问题。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研读、利用文献的判断把握能力和初步的问题意识。
经学与子学教研室
1.《庄子研究》(2学分,本科生,原典选读课)
授课教师:林光华 副教授
讲解《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以其文本解读为基础,以哲理分析为提升,以问题思考为线索,以外杂篇内容为旁证,以当代实际生存处境为切入点,让学生对道家哲学有所了解并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发。本课重点分析逍遥、齐物、养生、安命等重要思想,提出与当代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譬如如何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如何看待事物之间的差别,如何对待生死,如何保护天性之“真”等等。
2.魏晋玄学研究(2学分,本科生,专业选修课)
授课教师:林光华 副教授
本课以魏晋玄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王弼《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为主要内容,按照魏晋玄学四个历史发展阶段来讲解。主体部分包括:正始时期(王弼)、竹林时期(阮籍、嵇康)、西晋时期(郭象)、东晋时期(孙盛、王坦之、袁宏)。以正始王弼、西晋郭象的玄学思想为重点,分析王弼是如何为“玄学”奠基,郭象如何发展出玄学的新课题“独化论”等重要问题。辨析王弼与《老子》原意、郭象与《庄子》原意的相同与不同,探究王弼、郭象的诠释方法。本课立足文本,以文本分析为基础,问题意识为主线,思想史为背景,辅之诠释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魏晋玄学的根本精神、主要命题与诠释方法。
3.《老子》解读(2学分,本科生,原典选读课)
授课教师:林光华 副教授
共17讲,导论1讲,主体部分16讲。本课通过《老子》文本细读, 讲解《老子》中的8个重要概念:道(3讲)、自然(3讲)、无为(3讲)、反(2讲)、无(1讲)、无(1讲)、德(1讲)、朴(1讲)、仁(1讲)。注重《老子》的整体思想阐发,各章之间的内在关联,概念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先阐发其客观“原意”,比较各家注疏,分析注疏的差异与原因。在此基础上,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进行探讨,论证其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与西方哲学相比较,揭示中国道家哲学在思维方式与书写方式上的特殊性,结合当下的实际生活处境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