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至1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部分师生赴无锡冯其庸学术馆,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冯其庸学术馆承办的“新时代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历史研习营”等系列学术活动并游学考察。
4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毕波副教授、孙闻博副教授、特尔巴衣尔讲师、叶雪冬老师,蒙古国立大学battulga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学系Alekseev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与写本研究所研究院Yampolskaya研究员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清华大学部分学生抵达无锡,参观冯其庸学术馆。冯其庸倡导创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并担任国学院的第一任院长,通过参观“稻香世家、艰难学程、翰墨余香、瀚海孤征、佛缘遗迹”五大展厅,师生们回顾了冯其庸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历程。随后,一行还参观了锦绣园和前洲文史馆。
4月13日上午,前洲街道第四届锦绣读书节启动仪式暨国学讲座活动于冯其庸学术馆拉开序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诸葛忆兵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沈卫荣教授与先期抵达的国学院师生出席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诸葛忆兵致辞,与在场嘉宾分享了他关于读书的两点心得,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二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后,诸葛忆兵教授作了题为《科举制度与唐诗创作》的主题讲座,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大量的史料揭示科举制度对于唐诗繁荣的重要影响。
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孙闻博为前洲中学学生作了一场名为《智囊传奇——〈史记·留侯世家〉导读》的讲座。而沈卫荣教授、毕波副教授、特尔巴衣尔讲师、Alekseev研究员、Yampolskaya研究员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部分师生召开“新时代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历史”研习营。Alekseev研究员作了题为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pies of the Mongolian Manu1111 Kanjur的报告,介绍了蒙古文大藏经的版本情况。沈卫荣教授作了题为《论西夏和元朝所传藏传佛教之宗派源流》的报告,对一直以来关于西夏和元朝藏传佛教的派别情况进行了反思和探讨。Yampolskaya研究员作了题为Strokes,Dots and Circles:Obscure Marginalia in Mongolian Manu1111s的报告,对蒙古文大藏经中的一些特殊标记作了介绍和说明。随后,国学院学生分三组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第一组主要内容为西夏学,喻晓刚、张永富分别介绍了两种西夏文文献,并对其中内容进行了解读与探讨。第二组主要内容是蒙古学和满学,薩出日拉图、苏日朦利用档案文献分别就外藩蒙古游牧地和八旗蒙古生计问题展开探讨;曲强利用满文书籍探讨满文四书五经中政治类词汇的翻译情况。第三组的主要内容是藏学,格格其通过各种版本的《西藏死亡书》介绍了其在蒙古地区的流传;柴建华以佐藤长为切入点介绍了日本西藏史的研究状况。
4月14日至15日上午,师生一行参观了无锡灵山大佛、惠山古镇、惠山寺、寄畅园、玉祁酒厂、前洲街道量子感知研究所,对无锡的历史文化以及发展状况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