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国学院师生大同、呼和浩特游学记
来自: 时间:2015-01-25浏览:

 

“青城处处识佛面,紫塞声声访梵音”

——国学院师生大同、呼和浩特游学记

2014111316日,乌云毕力格教授带领国学院2011级本科生曹绮婧、王乐郊、许乃心,2012级本科生李嘉哲、王天慈,前往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两地进行游学考察。

在山西大同,乌云毕力格教授带领大家游览了云冈石窟和华严寺。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大家逐一洞窟游览,对每一处遗迹、碑刻都加以关注。大家注意到了一洞窟口所立的蒙文石碑,通过识读发现这是一块记载清代喀喇沁旗的扎萨克们对于云冈石窟的供养情况,颇有历史意义。在始建于辽代的大同华严寺,大家参观了上、下华严寺两组院落,欣赏了被梁思成先生盛赞、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华严寺合掌露齿菩萨,并登上了华严宝塔,欣赏大同古城全貌。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家首先来到了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学学院的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感受了蒙古族的风俗文化与悠久历史。离开内蒙古大学后,师生一行六人前往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延寿寺),参观了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坚措在蒙古地区传教、圆寂以及四世达赖云登嘉措坐床、掌印相关文物,在乌云毕力格教授指导下阅读了由康熙帝所立,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征噶尔丹记功碑。在大召(无量寺),师生们参观了银铸释迦牟尼佛像,欣赏了银佛座前金色蟠龙雕,讨论了相关蒙、满文匾额。在金刚座舍利宝塔(五塔寺),师生们重点查看了金刚经石刻经文和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在内蒙古博物院,大家认真查看馆藏陈列,并对于感兴趣的地方展开了讨论。

本次游学师生的专业均属于西域历史与语言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包括满学、蒙古学和藏学。此次前往山西大同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参观以佛教为主的相关历史遗迹与展览陈列,一方面充分调动大家平日在学院中所学的书本知识,考察大家对历史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让大家亲身实践,在浓厚的专业氛围中延伸自己的学术兴趣,藉此提高学术水平。同时,由乌云毕力格教授带队,更能让大家在游览中随时都学到专业知识,充分做到“随行随问,随看随学”。

国学院向来秉承“知行合一”的学术传统,也衷心感谢学院为同学们提供如此宝贵的游学机会。相信通过此次游学,同学们的视野能够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同学们在“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学术道路上渐行渐远。(文/李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