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西安游学记
来自: 时间:2017-11-08浏览:105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根据国学院教学计划安排,2017年9月4日至9月8日,我们一行10人在孟老师带领下来到西安进行游学活动。通过游学,将知寓于行,将理论联系起实践,使我们拓展研究视野,深化历史学习认识,直观面对中华文化,感受浩然历史长河,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与孟老师一直教导我们的知行合一相吻合,也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符合。

     作为隋唐古都,游学西安有利于我们更直观感受并研究隋唐历史文化;作为丝绸之路起点,游学西安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地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游学西安有利于我们真正感受中华文化优越性,树立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人自己的路走下去。孟老师选择西安作为我们学习中的重要一课,既是对我们学习研究隋唐史的鼓励,又是对我们不要自满懈怠继续努力的鞭策。

     9月4日,我们抵达西安市并于下午参观了大雁塔,孟老师为我们细致讲解各个建筑之历史意义,并向我们生动介绍玄奘法师的生平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直观的历史文物前,复杂的历史问题具体化起来,历史不再仅存于书中,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

     大雁塔作为玄奘取经返回长安之后的讲经、译经场所,历代颇负盛名。而玄奘在学术史上的贡献并不较佛教史为弱。在大雁塔时,老师讲了玄奘在学术史上的最终要的两个贡献,一是翻译了大量佛经,为佛教中国化打下了重要基础。二是继承并完善了佛经翻译的原则,这对前人译经方法(如鸠摩罗什)大有突破,季羡林先生在《大唐西域记校注》序文中有详尽的说明。玄奘开创了译场制度,这使得佛经翻译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得大批量翻译佛经成为可能。了解玄奘,不仅仅在佛教或宗教史的意义上,也要在制度史和文化史上有所认识。

     9月5日一早,我们驱车前往昭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李浪涛老师和孟老师逐件为我们讲解代表性出土文物,介绍太宗皇帝及贞观重臣,严谨而诙谐,丰富而生动,从文物中发掘的历史与书中所载相结合,贞观之治在我们思维中立体起来,丰富起来,历史“活”了起来。下午我们又前往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老师带我们参观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地宫,我们得以亲身感受墓道、地宫结构,唐代墓葬规制以及陪葬品特点,对于我们未来的深入学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接下来对乾陵的参观,更是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大唐物力之盛,人力之巧,艺术之兴,气势之恢弘,帝王的大气与器物之精细完美结合,让我们感受到在历史面前必须持有的那种敬意。一天的游览过后,老师特地采摘当地新鲜水果给我们品尝,教育我们学习与生活并重,学习要刻苦,生活也要丰富,学习之余不能忘记体味生活之乐趣,引导我们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这也是游学之本旨。

     值得注意的是,上图这座“唐高宗乾陵”碑的书写者是清代学者毕阮,其《释名疏证》是国学院学习音韵学的必备文献,而其《关中金石记》也是金石目录学的重要著作。其碑题“大清乾隆岁次丁酉孟秋”,今又逢丁酉孟秋,距今恰二百卌年,四个甲子,也算是游学中的一个纪念。

     9月6日上午我们登上西安古城墙,老师特安排我们骑车绕古城一圈,一边欣赏古城美景,一边锻炼身体,虽然身体疲惫,却也趣味盎然,欣赏风景之乐与骑行运动之乐统一起来,古城之美于我们而言意义更加添色不少。

     之后我们一道参观碑林博物馆,对比秦汉至明清石碑的发展,欣赏各代书法家如褚遂良、颜真卿等大家的名作,研究《开成石经》、《石台孝经》等传世经典,不由对中华伟大文明肃然起敬,对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国家感到自豪。碑林博物馆王庆卫老师,陪同我们全程。他对碑林宝物如数家珍,让我们大开眼界。下午我们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着重参观了何家村文物展览和唐墓壁画展,博物馆的张维慎研究员,为我们提供了一切便利参观条件。孟老师为我们详细说明何家村出土文物对于研究唐史的重大意义,并通过一件件文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唐人生活的图画,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这些具体精美的文物上有着诱人的反映。前一天,我们在永泰公主墓,看到唐代的墓室形制,已经壁画的分布特点。今天,我们面对这些具体壁画,栩栩如生,场面宏大,生活精美,不由得对唐代的历史场景,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许多尚未可知其作用的文物,许多尚有争议的问题,让我们在感叹唐人伟大创造力的同时多了一份任重道远的责任感,未来我们学习研究的路漫漫无边,我们更应加倍努力上下求索方能不负老师、国家之厚望。

      9月7日上午,孟老师应邀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讲座,我们前往参观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下午,我们与孟老师在小雁塔即西安市博物馆会和。西北大学是西安最著名的文科大学,他们的博物馆藏品丰厚,最近些年,尤其以“井真成墓志”影响最大。

      西安市博物馆,坐落在小雁塔园林之中,是西安市考古所的博物馆。其中的佛像展览让人印象深刻,一尊尊精致的佛像,汉魏隋唐逐渐汉化造像的风格,佛像上一个个精小的刻字,让我们看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繁荣之景。还有一排侍女陶俑,十分醒目。这些侍女各个高大健硕,态度傲娇,根本看不出侍女的样子,完整形象的时代主人。


      9月8日,我们西安之行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怀着依依不舍之情,老师带我们来到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所的李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讲解。在精美的文物面前所有人都忘记了即将告别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心中的依恋,只能惊叹从石器时代到周秦汉唐这座城市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之伟大,中国人民之伟大,精美的配饰、栩栩如生的兵马俑、设计巧妙的墓葬,此时此刻我们既有对历史的崇敬,又有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立下志向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为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伟大历史感到自豪。

     再见,西安,再见时你定是那个还有讲不完故事对我诉说的老人;再见,西安,再见时我必是一个意气风发胸怀千古之志的青年!


                                                                                         (撰稿 孙炳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