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追寻唐风宋韵的足迹——记山西游学
来自: 时间:2016-06-12浏览: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为了增强实地考察能力,增加知识积累,更好的感受历史的魅力,刘新光带领13级本科聂珊、卢昂两位同学,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赴山西游学的队伍,于5月19日至22日,对山西太原,忻州五台县、原平市及朔州应县,大同浑源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我们怀着激动又憧憬的心情在五月的阳光下驶向太原,19日晚抵达山西太原。山西省博物院是游学的第一站。20号上午整装待发后,老师与我们一同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 7 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虽说是自由参观学习,但在每次碰到老师的时候都会得到细心的讲解,甚至耐心回答一些关于文物稀奇古怪的问题。在书本和课堂上频频出现的不同种类的文物终于出现在眼前,西周晋侯鸟尊、商龙纹兕觥、刖人守囿车、侯马盟书等,珍贵的文物安静地摆在那里,满足了我们对他们的渴望,接纳了我们的崇敬。我们在博物馆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难以直观叙说的知识,可谓收获颇丰。



下午在刘新光老师的带领下,游学大军到南城角村考察晋阳城古墙残垣。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战国时为越国都城,北齐时为陪都,北汉为都城,唐代为北京、“龙兴之地”。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一炬焚烧晋阳,继而引汾水灌城,古城被夷为平地。现如今,这座曾经辉煌的晋阳古城只剩下零星的断壁残垣,即南城角村的遗址。后人不知其价值,很可能在破坏了原土墙修建了二郎庙,将其一分为二,渐渐的在不断建设中沉入地下。这也让我们不由得唏嘘。


从南城角村参观晋祠,鱼沼飞梁,晨钟暮鼓,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的晋祠就在我们眼前。“悬瓮之水,晋水出焉”。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这就是晋祠一绝的“难老泉”。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才有“永锡难老”锦句的出现。除此,我们还参观了“晋祠三绝”的其余“两绝”,侍女像、 圣母像。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作为宋代遗构,圣母殿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殿周围廊而前廊进深两间者的最早实例。老师们在与学生讨论圣母殿中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从专业的角度对圣母像出现以及被人信任的原因进行讲述,还带我们考察殿前石碑,使我们受益匪浅。


21号的考察主题为唐宋时期的寺庙遗存,一天内共考察了广济、南禅、佛光、延庆、惠济等五座寺庙。

一大早我们最先到达广济寺。广济寺位于山西五台县城东米市街北侧,俗称西寺。此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寺内大雄宝殿为我国元代木结构建筑的独特范例,虽经历时间的洗礼,仍姿态丰满地屹立在世人面前。据《(乾隆)五台县志》:“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已就倾圮,清乾隆四十三年知县王秉韬重葺。”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广济寺碑:“广济寺建于元代,土人呼为西寺,以其偏于县西门内也。寺制极巍峨,栋宇插云,斗拱焕日”。殿之前檐下悬有“大雄宝殿”竖匾一块,就是为乾隆四十三年 (1778)重修广济寺时悬挂的。殿内塑像共有30尊,保存完好,正中佛坛上塑像为释迦牟尼佛,两侧分别为文殊、普贤二菩萨,此一佛二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另有罗汉塑像,表情丰富生动,线条柔和,姿态放松,体现了元代雕塑艺术水平之高。殿前有六节石经幢一座,经幢通高4米,下施扁平的须弥座,面雕石狮,幢身八面雕有佛像。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此经幢尝试判读,上刻字迹有所磨损,大部分字迹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笔法有力,制作精良。


接着我们来到了佛光寺。他位于五台县佛光山的半山腰,三面环山,是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有亚洲佛光之称。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始建于北魏,毁于会昌灭佛,唐大中一一年(857)重建。寺内古建筑众多,如金代文殊殿、唐代经幢、北魏祖师塔。最有名者为唐代东大殿,其建筑、塑像、壁画、墨迹堪称四绝。佛光寺大佛坛主像五尊,当心间主像为降魔释迦,右手作触地印,左手捧钵, 趺坐于须弥座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但老师们出于严谨对其是否还是唐代的墨迹,后世有没有重描存疑。寺内外墓塔7座,东大殿左侧六角形砖塔1 座,名祖师塔,是创建时主持禅师墓塔。塔两层,总高12米余,塔形为国内所罕见。佛光寺内的一批有价值遗物给了我们无限的感慨和学习的机会。


然后我们驱车继续驶向南禅寺。南禅寺坐落于五台县李家庄西侧,为我国现存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现存最早的歇山顶式建筑,在亚洲和世界首屈一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东、西配殿为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为僧房,明、清建筑。大殿即大佛殿,殿前设月台,形制特殊。屋顶极宽大,斗拱硕大,脊端的鸱吻遥相对望,更让人称奇的是整个屋顶由12根檐柱支撑,虽然重修时有加固墙壁,但也可知檐柱巧妙地分担了重量,未让墙壁承担更多。我们随老师环殿一周,大殿内有唐塑雕像17座,中是释迦牟尼佛双腿盘坐,两侧分别为文殊、普贤二菩萨,童子赤足,天王威武,雕塑有唐代雄壮的特点,生动异常。让人遗憾的是南禅寺曾经失窃,丢失过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塑像,这也提醒着我们要更加注重文物保护。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此寺历史价值极高,值得继续发掘和欣赏,但时间短暂,我们也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

沿弯曲的山路行驶,我们很快到达了下一站:延庆寺,寺内建筑多为清式,唯大佛殿仍为金代原构。单檐歇山顶,建筑风格极为独特,承袭金代减柱造的方法,但将其发挥更佳,大殿没有金柱,不能更减,同时还巧妙节省一根四椽袱,空间大且宽阔,此举创造了新的手法,虽是孤例,但仍然将建筑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等级。寺前有宋景祐二年(1035)石幢一座,原4层,现存一层,结构别致,上面刻遵胜陀罗尼经,经末刊有“景祐二年岁次乙亥拾年辛亥朔拾五日……时见等字样”。

惠济寺是我们21日的最后一站,惠济寺又名慧济寺,我们随老师到达惠济寺后,却发现大门紧闭,一面让管理的村民帮我们开门,一面观察其门口的台阶,发现台阶的几层上都有斑驳的字迹,仔细辨认后发现为清代所造,不禁唏嘘一番,也警未着我们要发现文物,保护文物。进入之后,发现寺院不大,主要分为文殊殿、观音殿、伽蓝殿等。文殊大殿内壁角有一曹姑姑坐化像,其外部泥塑,其内确有人体骨骼。大家本只以为是塑像,当知道为真人坐化后都纷纷称奇,又惊又喜。刘老师也对这个寺庙表示惊喜,因为此寺本不在我们的计划中,但村民的淳朴,寺庙保存的较为完好,却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当晚我们赶到应县,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前往木塔参观。

22日清晨,我们赶在应县木塔开门之前就到门口集合,大群的燕子围绕在塔身周围,高耸的木塔威严伫立,给人以震撼之感。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毕,具有典型的辽代佛塔特点,也是我国现存传统木结构古代建筑中高度最高(达67.3米)、体崖最大、年代也是最久远的。共9层,其中4层是暗层,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各层柱网、梁架斗拱相互交替叠罗在一起,体现了木结构之雄伟。现在塔身严重倾斜,故不开放登塔,只可参观塔的第一层,中有释迦牟尼像,四周为明代所作壁画,十分美观。

因为净土寺距悬空寺路程很短,于是我们一边和老师聊天,一边走向寺庙,净土寺俗称北寺,创建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主殿为大雄宝殿,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原有山门、舍利塔、天王殿、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后殿、藏 经楼等。如今,仅剩大雄宝殿和配殿。其中,大雄宝殿深广各三间,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斗拱疏朗,尚可看出金代建筑风貌。殿内的藻井四面金龙盘绕,造型美观,构图精细,是研究金代建筑学的实物资料。四壁天宫楼阁为金代所作,美轮美奂。大梁上有重建的三个年代的木牌,最后一个时代为崇祯七年,让人感受到明末皇帝回天无力,却仍在为了挽救大局求神拜佛的无奈,但历史怎可逆,可叹可叹。

我们本次游学的最后一站为悬空寺,明王湛初有诗云:“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也因为它的高险,老师特意叮嘱恐高的同学注意安全,靠里侧走。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参观完毕,我们坐上学校大巴回到学校。


暮春初夏,莺歌燕舞。5天的行程,30人的游学师生大队伍,由不熟到熟悉的同学,本觉严肃但实际亲切和蔼的老师,把我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尽心尽力开车的两位司机师傅,历史价值难估的遗迹,应得到更多关注的文物,还有动人的风景,这一切伴随着感动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闪回。不断拉近的师生和同窗感情,不断温习的晦涩知识,不断进步和成长的我们,感恩着难得的机会,也有着不断努力向上的决心,前方路途仍远,定当竭力。

(国学院2013级本科聂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