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游学队伍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为期4天的西安游学之旅。本次游学由国学院韩星老师带队,参加的学生有马直辰、冯良、王葆葆、董建业、朱小洁、曲祯朋。本次游学目的地是十三朝古都西安,主要以西安的文物古迹等景点为切入点,力求深入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11月6日下午六点,我们一行七人到达西安,因天色渐晚,所以吃过饭后便入住宾馆,养精蓄锐以待第二天出游。
11月7日,天色灰蒙,略有细雨,天气微凉。我们一早抵达钟楼,购票后登上钟楼,因时间尚早,此时游客尚少,故得以细细观览。今日看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西北望去不远处就是与之呼应的鼓楼。据介绍,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里面正中布置有一套编钟,每日定时会有演出,只是我们来的时间尚早,所以未得欣赏,稍有遗憾。
出钟楼后,我们到达碑林博物馆。馆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十分壮观。据称这里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碑石如林。初入门,便可见唐明皇手书《孝经》石刻,书法工整、风格典雅,用笔丰腴华丽、大气磅礴,令人赞叹。
第一展室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第二展室有《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等十分宝贵的资料。石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珍品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从碑林出来已是中午时分,简单用过餐之后,我们一行人抵达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博物馆志愿者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展馆。馆内有多友鼎、舞马衔杯纹银壶、三彩载乐驼等多种国家一级文物,令我们大开眼界。通过了解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不虚此行。
之后,我们直接步行到达慈恩寺,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所以在慈恩寺南门立有玄奘立像以示纪念。此时雨势渐大,不待调整便进入寺内,准备登大雁塔。大雁塔有七层塔身,如今可见稍有倾斜。塔内空间并不算宽敞,尤其是楼梯间甚是狭小,拾级而上,总计249階。登上塔顶可见北面的喷泉不断变换各种形状,十分壮丽。而远远望去,烟雨梦中中可以饱览整个城墙之内的壮景,亦是十分美妙。
11月8日,天气终转晴朗。我们自火车站坐公交专线,直接到华清池与兵马俑。华清池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沐浴之处,其背后便是骊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山上还有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俘的“捉蒋亭”,现已改名为“兵谏亭”。华清池游客颇多,好在地方比较大,景点也颇为壮丽,所以也并不显得拥挤。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当面唐明皇和杨贵妃沐浴处的遗址,看到各种形状的池子,可以看出当时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差异,而室内精巧的设计也令我们对古人的智慧不禁拍案叫绝。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最令人期待的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从1974年被发现至今,已经发掘了三个坑,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已经发现了四号坑,并在规划中,我们也看到了四号坑的规划线,其位于二号坑和三号坑之间。在一号坑中我们看到很多武士俑,还有几乘战车和驾车马。这些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另外,在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11月9日,这是这次西安之行的最后一天,略有不舍。今天我们去最后一站——大明宫遗址公园。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面积3.2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大。如今望去,虽已是遗迹,依然给人一种蔚为壮观,气势宏伟的感觉。站在遗址之上,往南眺望,可以想象大唐的统治者当年站在这里俯察自己的黎民百姓,看那自己创造的盛世帝国。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这次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游学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拓宽了视野,而且使师生之间更加深入地了解。经历了这次游学,我们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可谓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