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党团工作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党团工作
勿以善小而不为——记国学院的活“雷锋”励轩
来自: 时间:2012-03-08浏览:
勿以善小而不为 ——记国学院的活“雷锋”励轩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雷锋精神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风貌,教育影响了几代人。正是在第4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一通不期而至的电话见证了国学学子身体力行、争做雷锋的精神风貌。3月5日上午8时,一位老先生致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感谢国学院11级博士研究生励轩见义勇为,挽救了他夫人的生命。 初见励轩,浓眉大眼,一派正气,谈吐之间,却是文质彬彬,书卷气极足。其实事先与励轩同学联系的时候,记者已经捕捉到,这是一个将做好事当成习惯的人,因为他在电话里的声音满是茫然:“做好事?哪一件?”问起事情发生时的情景,励轩同学歉然一笑:“时间已经过去太久,有些细节真想不起了。” 2011年8月,正是北京最闷热的“桑拿天儿”,励轩与朋友从国家图书馆步行至白石桥附近,眼见一位老太太突然晕倒在人行道边,立刻上前察看。老太太的老伴在旁十分焦急,束手无策,励轩等人赶快把老人抬到阴凉的树荫下,同时拨打了120。救护车到达后,围观群众都纷纷散去,励轩却想到两位老人年岁已高,老先生腿脚不便,到了医院仍需有人帮忙照顾,于是跟上救护车,陪同他们去医院。 在救护车上,励轩了解到,都已八十多岁的两位老人是国家图书馆退休的工作人员。老太太心脏不好,又患有高血压症,因为情绪激动,加上天气闷热,导致了昏迷,如果不能及时送医,就会有生命危险。老人的儿子因为工作地点较远,无法立刻赶到医院,励轩在与老人的儿子联络后决定,陪伴两位老人直到有亲属到来。 到医院经过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但为了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励轩就开始帮着挂号,推着老人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做大量检查。弄不清检查科室位置时,励轩总是自己先跑一趟确定在哪,再去把老人推过来做检查,以免频繁移动老人加重其病情。当日高温近四十度,励轩很快就满身大汗了,可他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马不停蹄地前后忙了四个多小时。老人的亲人赶到后十分感激,救人已经不容易,救人后还如同家人一样耐心细致,不辞辛苦地照顾病人是更不易;他坚持要给励轩金钱以表感谢之情,但励轩坚决地拒绝了:“这是任何人都会做的一点小事。” 说到当时的想法,励轩真诚坦率的说:“我当时就想救命要紧,先救人,不能延误救治时间。当然也想到会不会被‘碰瓷’,但是一想到流逝的是生命,就还是赶紧救人了。 “我07年就来到国学院读硕士,现在又在读国学院的博士,自然会接触孔孟之道,这些思想对我影响很深。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这种天性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善心的,愿意做好事的,把善心保持住,发扬开来,慢慢的仁义礼智就达到了。再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怎么能看到老人摔倒却不去扶呢? “而且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倒下了,希望别人来扶,那么别人倒下了,就应该去扶别人。 “善举是每个普通人都会做的,只不过可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恩惠,我们也会去主动帮助别人。” 据了解,励轩从小就乐于助人,高中时期,他一直利用自己的生活费资助贵州黄平县的一名学生。那个时候励轩的生活费并不多,每个月还要将其中一半寄往贵州,原本可以生活从容优裕的他只能很拮据的度过了三年的高中时光。不要说无法购买当时学生中流行的杂志,就连笔记本和文具,他也会选最便宜的购买。有一次,那名学生在来信中提及他们当地有很多学生没有衣服穿,励轩就号召全班同学一起为黄平县的孩子们捐献衣物,随后十六岁的励轩和班上一位同学骑着自行车将捐来的两大蛇皮袋衣物运到邮局,又自己掏钱把衣服寄给了黄平的孩子们,这件事也成了励轩全班同学的集体记忆。这名被资助学生之后考入了贵州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村官,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 08年汶川大地震,励轩闻讯立刻将刚刚收到的一笔稿费1800元寄往灾区;11年一名人大同学因患重病募捐筹款,励轩和另一名毕业于国学院的朋友共同捐出了1000元;上大学以后,励轩经常会将自己的一些衣物通过志愿机构寄往有需要的人们手里;实际上,几乎每一年,他都会捐出一定款额的钱物给遭遇不幸的人们,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励轩觉得,做好事不仅仅要救急救难,更要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每年春节期间,励轩有机会都会回到自己小时候曾经生活过的村子看望认识的老人,给老人们带去亲自挑选的礼物,陪他们说说话等等,老人们都记得这个体贴又讨喜的好孩子。 类似的事情,励轩做过很多很多,只是每次请他详谈起来,他总是憨憨地笑着:“这些都是小事,非常小的事。”但正是无数件这样的“小事”,让励轩为身边的人带来了更多美好,更多温暖。励轩自己也这样说过:“我始终坚信这个世界会进步更多,变得更美好,而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不停地付出努力,每一点微小的改变,最后就会汇聚成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 励轩同学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心怀“达济天下”。他的学术水平十分出众,在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跟随资深藏学专家沈卫荣教授学习,研究当代西藏问题有数年,目前,他已收到世界中亚问题研究学术重镇印地安纳大学中亚系的邀请,计划今年秋季前往该系学习。他表示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将继续从事中国西部民族问题研究,践行母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宗旨,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缔造一个各民族和谐共处的中国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作者:杨谧